身為一個當過黑羊也當過屠夫的角色來觀看這本書
真的很多心理反應都可以稍微得到疏通了~覺得安慰
筆記一下
*為什麼你在五歲時候已經認識快樂,事隔多年你卻反而忘掉了?欲望增加了嗎?我敢打賭五歲小孩的欲望比你還多,而且更夢幻更不切實際;因為你忘了怎麼生活嗎?但當年你一樣沒人教過怎麼生活;是因為你想太多了?但不是已經有很多教別人怎麼快樂的書籍了嗎?
*受害者不論對抗或是示弱,看在對方眼裡都是一種挑釁行為。
*當你走上了療癒之路,時間才具備癒合的魔力。
*人類在團體當中,良心的譴責會被分散,因此越巨大的團體會越是冷漠。
*一個人會走向『快樂』或『悲傷』,關鍵卻不在光明面,而在於怎麼去面對黑暗面。
*人們總是太急了,凡事要求速成,遇到問題時就急急忙忙找解決方式,而對於最根本的問題-自己,卻不感興趣。
*千萬不要用二分法來斷言黑羊效當中的任何人。
*每個人都只是混混噩噩的在這個社會中成長,被各種心理效應擺布。
*黑羊會不斷追問三個問題
「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你們為什麼這樣對我?」
「你們為什麼要替他們緩頰,卻反過來要求我?」
*黑羊&屠夫同樣對整個事件感到莫名其妙,但黑羊是想極力想弄清楚真相,屠夫剛好相反是最不想知道真相的人。
*認知行為失調-人腦還沒做出認知的動作時,行為卻先發生了。
Ex在便宜的賣場買了衣服回家卻沒這麼好看了,行為已經完成了,但此刻認知卻給了一個反面答案,要嘛承認被賣場氣氛騙了,要嘛改變認知找出衣服優點。
*認知行為失調可以看見人類在扭曲自己的思考與判斷力可以大到什麼程度。
*只要讓別人吃我們的虧,大部分他就會努力來會我們說話,不然就證明他自己是個笨蛋或無能的人。
*群眾效應-個體的意識在當下被集體意識取而代之了。
*在黑羊效應中,即便黑羊遭到不合理的對待,但依舊是期待能融入團體的。
*一個莫須有的罪名被捏造出來,純粹是用來幫助屠夫們團結起來,而不是黑羊真的做錯了什麼,只要這個假罪名可以讓它們團結在一起、更接近彼此,確保彼此利益與安全就夠了。
*任何能達成屠夫們完成共同心願的行動都是有意義的,任何能正當化這些行動的理由,都可以是黑羊的罪名。
*美國自詡為世界警察,以自己的道德標準到處批評其他國家的野蠻與落後,並藉此介入他國內政。
*閒雜人等被黑羊所期待,連屠夫內心的良知與理性,也會投射到這樣一位閒雜人等上,渴望有人能終結這場黑羊效應的荒謬劇。
*黑羊在尋找第三關係人時,不見得會得到支持,常常會被反過來告誡:
「為什麼別人都沒事,就是要找你麻煩,是不是該先檢討一下自己」
「一定是你太驕傲了才得罪了人」 「我早說過了,你這種個性再不改去到哪裡都一樣會被人討厭」
「你就主動去找人說話,熟了自然都沒問題了」
*很多時候當你不知道怎麼開口時,冷場了、或對方哭了,那售很自然的表現,該冷場就冷場、想哭就讓他哭、沒話講就沒話講,這都是自然的,所以最好也順應自然,一個陪伴勝過東拼西湊的一萬句安慰。
*一隻黑羊即便沒人欺負他了,卻還是走不出黑羊角色,而且雖然不想成為黑羊,但卻選擇了各種有效成為黑羊的手段,與其等著不知哪天會成為黑羊,不如自己主動變成黑羊,就如同等死遠比死亡還可怕。
*善良的思考與行為模式在經濟學上是有價值的。
*在團體當中,每個人都得犧牲一部分的個體特色,分工合作才能完成團體交付的任務。
*個人的抗壓性來自於個人本身的心理健康程度,而團體的抗壓性則受到團體內部體質、制度設計、成員互信程度等等。
*溝通管道地下化就是團體開始改變的徵兆。
*謠言的前身,不過只是一種人類在得不到答案時,自己憑空想像出來的可能性解釋,如果這些解釋不足以說服人,那麼這個謠言就瞬間消散,
而存留下來的自然都是聽起來最合理的解釋,才有辦法在人群中快速傳播。
*早期人類為了生存,焦慮與恐懼等負面情緒是必須的,而且強度會大於正面情緒。
*勾心鬥角是一種有意識的陷害別人保護自己,黑羊效應是承壓團體為了釋放壓力在自己內部尋找假想敵的過程;絕大多數的攻擊者只是因為大
家都這麼做,所以自己似乎這麼做並不是一件傷害別人的事。
*一個信念受到越多人支持,它就越像真的。
*人們喜歡站在多數人的那邊,因為那讓它們覺得安心,但令人安心的團體容不下任何真實的種子(讓人覺得恐懼與不安)。
*成為黑羊並非是你錯了什麼,雖然你可能也有錯,但人群犯錯的機率更大。
*在探討一個原因時,很多時候只是反映自己或討論這件事人的心靈投射:如從不遲到的人可能會推論就是因為太散漫、不認真才會被人罵。
*面對黑羊效應,尋找解釋對療癒毫無幫助,有的是內化自己安定的力量。
*心理的防衛機制,若不憤怒就只好選擇憂鬱,親朋好友會安慰他什麼,他通通都知道,但實際上他渴望的是:有人相信他,挺他如此而已。
*用什麼角度去看待事情、什麼樣的點去詮釋,你就會有甚麼樣的心境。
*客觀事實如何,其實影響力並沒有那麼絕對,詮釋的作用力甚至能穿越時空迴到過去。
*卸下沉重的盔甲,無人受害,就是對兇手最大的反擊。